台北/鄭伊珊、林益新 責任編輯/吳苡榛。
美國福德姆大學歷史學教授阿西夫西迪奇指出,「(俄國)對此寄予厚望,因為在1960年代冷戰時期,蘇聯是月球探索的重要一員,但他們因為許多原因,往後都無法再展開(登月)任務。俄曝探測器發生「緊急狀況」偏離預定軌道墜毀俄羅斯的重返月球夢踢到鐵板。
原本預定8月21日要登陸月球南極的「月球25號」探測器,偏離預定航道,墜毀在月球表面,前一天俄羅斯聯邦太空總署才坦承,「月球25號」在進入登陸軌道時,發生緊急情況,無法有效執行操作。俄羅斯原本想成為全球第一個登陸月球南極的國家,如今夢碎,接下來就看印度能否成功登月。月球資源,成了全球強權的必爭之地。21世紀的登月大戰開打,印度搶先發射探測器,要在8月23日登陸月球南極,讓俄羅斯不得不將計畫提前,8月11日成功發射「月球25號」探測器,預定8月21日登月俄國登月失敗後 印度探測器23日月球南極著陸俄國這次登月時間點被迫提早,因為印度先發射了「月船三號」,預定8月23日在月球南極軟著陸,接下來全球拭目以待。
原本預定8月21日要登陸月球南極的「月球25號」探測器,偏離預定航道,墜毀在月球表面,前一天俄羅斯聯邦太空總署才坦承,「月球25號」在進入登陸軌道時,發生緊急情況,無法有效執行操作。美國福德姆大學歷史學教授阿西夫西迪奇指出,「(俄國)對此寄予厚望,因為在1960年代冷戰時期,蘇聯是月球探索的重要一員,但他們因為許多原因,往後都無法再展開(登月)任務。基隆大武崙沙灘日前一天內驚傳3起溺水死亡案件,市府宣布,大武崙沙灘周邊水域及潮境公園保育區13日起,暫時封閉一週。
將於明(21)日起重新開放,大武崙沙灘配合水上救生執勤時間,平日12點、假日10點開放沙灘,潮境保育區水域則於上午7點開放。市府表示,目前透過預警宣導、水上巡視、強化救護量能,降低水域事故風險,也請民眾前來安全潛、戲水,務必聽從現場安全人員指示,勿越過警戒線,如果越線將會依法開罰,期間將評估施行成效持續滾動式調整。基隆市政府表示,經與北觀處、本府觀消處、產發處、消防局等單位,經多日會勘及重新界定安全水上遊憩區、強化宣導告示與宣傳、增加水上機動救援設備、提升巡視急救人員量能後,未來將能有效將降低事故風險,因此將於21日起重新開放大武崙沙灘與潮境公園保育區。潮境保育區水域則於上午7點開放
大武崙沙灘將配合水上救生執勤時間,平日12點,假日10點開放沙灘。基隆大武崙沙灘日前一天內驚傳3起溺水死亡案件,市府宣布,大武崙沙灘周邊水域及潮境公園保育區13日起,暫時封閉一週。
將於明(21)日起重新開放,大武崙沙灘配合水上救生執勤時間,平日12點、假日10點開放沙灘,潮境保育區水域則於上午7點開放。市府表示,目前透過預警宣導、水上巡視、強化救護量能,降低水域事故風險,也請民眾前來安全潛、戲水,務必聽從現場安全人員指示,勿越過警戒線,如果越線將會依法開罰,期間將評估施行成效持續滾動式調整。基隆市政府表示,經與北觀處、本府觀消處、產發處、消防局等單位,經多日會勘及重新界定安全水上遊憩區、強化宣導告示與宣傳、增加水上機動救援設備、提升巡視急救人員量能後,未來將能有效將降低事故風險,因此將於21日起重新開放大武崙沙灘與潮境公園保育區。潮境保育區水域則於上午7點開放
圖/翻攝自Facebook@報天氣 - 中央氣象局氣象局預報,週一(21日)到週三(23日),各地多雲到晴為主,因為有微弱西南風,清晨上午中南部有零星陣雨機率,各地午後有局部雷陣雨,山區易有局部大雨。週六(26日)、週日(27日)轉偏東風,東半部有零星陣雨,南海水氣稍增,金門、澎湖偶有短暫陣雨。到了下半週,週四(24日)、週五(25日)各地仍以多雲到晴為主,同樣要注意午後雷陣雨,而受到北方低壓東移影響,離島的馬祖有短暫陣雨。另外,未來一週中後期,南海至菲律賓東方海面轉為低壓帶較有利熱帶系統發展的環境,屆時是否有熱帶系統形成,氣象局將持續觀察。
【🌡️各地一週溫度】▪️北部:高溫34~35度,低溫25~26度▪️中南部:高溫32~33度,低溫25~26度▪️宜蘭:高溫32~33度,低溫25~26度▪️花東:高溫31~32度,低溫26~27度▪️馬祖:高溫29~30度,低溫26~27度▪️金門:高溫30~32度,低溫26~27度▪️澎湖:高溫30~31度,低溫26~27度責任編輯/陳盈真。雖然低壓帶減弱西移,但未來一週天氣除了高溫炎熱之外,午後仍有局部雷雨,山區易有大雷雨。
離島方面,金門、澎湖偶有短暫陣雨,馬祖多雲到晴離島方面,金門、澎湖偶有短暫陣雨,馬祖多雲到晴。
到了下半週,週四(24日)、週五(25日)各地仍以多雲到晴為主,同樣要注意午後雷陣雨,而受到北方低壓東移影響,離島的馬祖有短暫陣雨。另外,未來一週中後期,南海至菲律賓東方海面轉為低壓帶較有利熱帶系統發展的環境,屆時是否有熱帶系統形成,氣象局將持續觀察。【🌡️各地一週溫度】▪️北部:高溫34~35度,低溫25~26度▪️中南部:高溫32~33度,低溫25~26度▪️宜蘭:高溫32~33度,低溫25~26度▪️花東:高溫31~32度,低溫26~27度▪️馬祖:高溫29~30度,低溫26~27度▪️金門:高溫30~32度,低溫26~27度▪️澎湖:高溫30~31度,低溫26~27度責任編輯/陳盈真。圖/翻攝自Facebook@報天氣 - 中央氣象局氣象局預報,週一(21日)到週三(23日),各地多雲到晴為主,因為有微弱西南風,清晨上午中南部有零星陣雨機率,各地午後有局部雷陣雨,山區易有局部大雨。雖然低壓帶減弱西移,但未來一週天氣除了高溫炎熱之外,午後仍有局部雷雨,山區易有大雷雨。週六(26日)、週日(27日)轉偏東風,東半部有零星陣雨,南海水氣稍增,金門、澎湖偶有短暫陣雨
一大早就吃早餐的人,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可降低將近6成。幾點吃早餐竟然會影響身體健康。
有國外研究發現,在一大早就吃早餐的人,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可降低將近六成,而早上9點後才吃第一餐,還有晚上10點後才吃最後一餐的族群,罹患糖尿病的風險較高,但也有國內醫師認為,幾點進食不是重點,餐跟餐之間隔多久、一餐又吃進多少份量,才是影響血糖波動最重要的關鍵。醫師指出,其實想讓血糖穩定,依舊是老生常談,就是定時適量、均衡飲食,養成運動習慣,就是最好的方法。
每天「一早」吃早餐 外國研究:罹糖尿病風險降59%一日之計在於晨,早上幾點吃早餐,竟然對健康有很大的影響。圖/台視新聞餐與餐間隔、每餐進食量穩血糖關鍵 醫建議養成運動習慣但也有醫師認為,幾點進食不是重點,餐跟餐之間隔多久、一餐吃進多少份量,才是影響血糖波動最重要的因素,姜冠宇就說,一些斷食法或是節食的方式,指的是可以一輩子維持這樣的習慣,而且每次其實吃得也是很適量,那樣子才會有效果,如果單一餐就可以吃超過六百卡、七百卡,那其實對身體分泌胰島素還是會有負擔。
台北/陳酈亭、甘而棣責任編輯/張碧珊。圖/台視新聞醫師建議3方法降低糖尿病風險。國際流行病學雜誌近來刊出一篇研究,來自西班牙跟法國的醫療團隊,分析了10萬多名成年參與者,看看他們的用餐頻率跟時間與第2型糖尿病究竟有什麼關聯,結果發現,在一大早就吃早餐的人,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可降低將近六成,而不吃早餐的話,甚至會讓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增高。圖/台視新聞北市聯醫整合醫療照護科姜冠宇指出,在中餐還有晚餐,可能會導致為了補償說真的血糖很低,反而吃得更大量,會造成分泌胰島素的負擔,也會造成後面還是會有罹患糖尿病的風險。
早上9點後吃早餐、晚上10點後用餐 罹糖尿病風險高而在這份研究中也提到,早上9點後才吃第一餐,跟晚上10點後才吃最後一餐的族群,罹患糖尿病的風險較高,因此建議可在早上8點前就吃完一天的第一餐,在晚上7點前吃完最後一餐,搭配少量多餐,比較能穩定血糖早上9點後吃早餐、晚上10點後用餐 罹糖尿病風險高而在這份研究中也提到,早上9點後才吃第一餐,跟晚上10點後才吃最後一餐的族群,罹患糖尿病的風險較高,因此建議可在早上8點前就吃完一天的第一餐,在晚上7點前吃完最後一餐,搭配少量多餐,比較能穩定血糖。
幾點吃早餐竟然會影響身體健康。每天「一早」吃早餐 外國研究:罹糖尿病風險降59%一日之計在於晨,早上幾點吃早餐,竟然對健康有很大的影響。
有國外研究發現,在一大早就吃早餐的人,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可降低將近六成,而早上9點後才吃第一餐,還有晚上10點後才吃最後一餐的族群,罹患糖尿病的風險較高,但也有國內醫師認為,幾點進食不是重點,餐跟餐之間隔多久、一餐又吃進多少份量,才是影響血糖波動最重要的關鍵。國際流行病學雜誌近來刊出一篇研究,來自西班牙跟法國的醫療團隊,分析了10萬多名成年參與者,看看他們的用餐頻率跟時間與第2型糖尿病究竟有什麼關聯,結果發現,在一大早就吃早餐的人,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可降低將近六成,而不吃早餐的話,甚至會讓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增高。
台北/陳酈亭、甘而棣責任編輯/張碧珊。圖/台視新聞北市聯醫整合醫療照護科姜冠宇指出,在中餐還有晚餐,可能會導致為了補償說真的血糖很低,反而吃得更大量,會造成分泌胰島素的負擔,也會造成後面還是會有罹患糖尿病的風險。一大早就吃早餐的人,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可降低將近6成。圖/台視新聞餐與餐間隔、每餐進食量穩血糖關鍵 醫建議養成運動習慣但也有醫師認為,幾點進食不是重點,餐跟餐之間隔多久、一餐吃進多少份量,才是影響血糖波動最重要的因素,姜冠宇就說,一些斷食法或是節食的方式,指的是可以一輩子維持這樣的習慣,而且每次其實吃得也是很適量,那樣子才會有效果,如果單一餐就可以吃超過六百卡、七百卡,那其實對身體分泌胰島素還是會有負擔。
圖/台視新聞醫師建議3方法降低糖尿病風險。醫師指出,其實想讓血糖穩定,依舊是老生常談,就是定時適量、均衡飲食,養成運動習慣,就是最好的方法
「還路於民」五大訴求 王國材:和民眾目標一致王國材提到,對於行人路權,讓小朋友、長輩、身障朋友,所有民眾有交通安全環境,是他做為交通部長責無旁貸、刻不容緩的事情,他知道大家著急怎麼改善交通環境,徹底實現還路於民,民眾在馬路上不會受到安全的威脅,「我的目標跟大家一致,雖然做的不好,但我希望能夠納入大家的建議,持續把它做好,這次五大訴求,我會一一讀、一一正面回應,也希望針對每個建議,每個細節一一檢討,納入行人交通安全改善政策並進行」。而對於行人設施的改善,現在分為短中長來做,最短期、最急的就是調查全國600處最嚴重肇事路口,現在開始立即改善到明年底。
行人2030事故減半、2040零死亡 王國材:朝這個目標努力王國材表示,謝謝大家在今天大雨天,澆熄不止大家的熱情,作為政府後盾上街遊行,「身為交通部長,在我任內的一天,我將以行人路權的改革跟交通安全,當我最重要的事情,希望你們支持我,當作我們的後盾,一起努力」,他再次強調,2030行人事故減半、2040行人零死亡的目標,會朝這個方向和大家一起努力,請大家多多支持。王國材指出,在過去整個交通安全或是行人路權,所跨的部會或是中央跟地方權責比較不清楚,所以這一次在道路交通基本法裡面,首先把中央、部會誰要負責任,地方政府要負什麼責任,詳列清楚,也把層級提高到行政院召開道安會報,用行政院的層級帶動全國的各級政府,讓各部會把行人、交通安全做好。
顶: 24踩: 33914
评论专区